No grāmatas satura
1.3. rezultāts no 69.
283. lappuse
四小結從上述分析中,吾人得知:不論「習慣」( custom )或「習俗」( convention )均具有規範( Norm )性質,雖然二者同屬於「外面規範」( Out - looking Norm ) ,但習俗並非皆具有拘束力,其規範性與被久行確信而成立之習慣比較,相去甚遠。
四小結從上述分析中,吾人得知:不論「習慣」( custom )或「習俗」( convention )均具有規範( Norm )性質,雖然二者同屬於「外面規範」( Out - looking Norm ) ,但習俗並非皆具有拘束力,其規範性與被久行確信而成立之習慣比較,相去甚遠。
297. lappuse
40 「習慣法」之內容固具有地方性或多樣性,但能成為「法規範」,即在於社會一般心理意識其具有被確認為「法規範」之權威,且為國家所承認(然必具前述基礎者始可) ,故其內容與道德、宗教之不須有明確性或被明示,頗為不同。蓋「習慣法」所以具有法之要素(法之 ...
40 「習慣法」之內容固具有地方性或多樣性,但能成為「法規範」,即在於社會一般心理意識其具有被確認為「法規範」之權威,且為國家所承認(然必具前述基礎者始可) ,故其內容與道德、宗教之不須有明確性或被明示,頗為不同。蓋「習慣法」所以具有法之要素(法之 ...
215. lappuse
由此觀之,「規範性構成要件要素」與「描述性構成要件要素」似乎是兩種在性質上迥然相異界分明確的要素,但是為什麼學界又幾乎一致地認為要在此二者之間找到一條明確、固定的界線是困難的,甚至是不可能的事?其實,對於人類來說,沒有什麼事是不用思考, ...
由此觀之,「規範性構成要件要素」與「描述性構成要件要素」似乎是兩種在性質上迥然相異界分明確的要素,但是為什麼學界又幾乎一致地認為要在此二者之間找到一條明確、固定的界線是困難的,甚至是不可能的事?其實,對於人類來說,沒有什麼事是不用思考, ...
Lietotāju komentāri - Rakstīt atsauksmi
Ierastajās vietās neesam atraduši nevienu atsauks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