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grāmatas satura
1.3. rezultāts no 73.
30. lappuse
0 訴訟牽涉多數人的共同利益時,為簡便而選定其中一人為當事人後,被選定之人為正當之當事人。由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二條第二項之規定,可知,選定當事人亦得因共同利益人之解任而喪失訴訟適格。但因被選定之人本身亦為該具體訴訟標的之法律關係人, ...
0 訴訟牽涉多數人的共同利益時,為簡便而選定其中一人為當事人後,被選定之人為正當之當事人。由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二條第二項之規定,可知,選定當事人亦得因共同利益人之解任而喪失訴訟適格。但因被選定之人本身亦為該具體訴訟標的之法律關係人, ...
36. lappuse
法院依職權調查當事人適格之有無民國二十六年上字第 876 號判例指明,「當事人之適格」有無欠缺,為法院之職權調查事項。惟此判例主要係有關因時效取得動產所有權之問題,何以會涉及當事人之適格問題因欠缺詳細資料,無從判斷其所稱當事人之適格何所指。
法院依職權調查當事人適格之有無民國二十六年上字第 876 號判例指明,「當事人之適格」有無欠缺,為法院之職權調查事項。惟此判例主要係有關因時效取得動產所有權之問題,何以會涉及當事人之適格問題因欠缺詳細資料,無從判斷其所稱當事人之適格何所指。
242. lappuse
調解協議的達成:在程序進行中,調解人如認已有解決糾紛而可為當事人接受的要素存在時,即應擬具可能解決糾紛的條款,送當事人評述觀察。調解人在當事人評述觀察後,可以依之再草擬可能被接受的協議條款。如果當事人就其糾紛已達成解决的合意,就應該在協議書上 ...
調解協議的達成:在程序進行中,調解人如認已有解決糾紛而可為當事人接受的要素存在時,即應擬具可能解決糾紛的條款,送當事人評述觀察。調解人在當事人評述觀察後,可以依之再草擬可能被接受的協議條款。如果當事人就其糾紛已達成解决的合意,就應該在協議書上 ...
Lietotāju komentāri - Rakstīt atsauksmi
Ierastajās vietās neesam atraduši nevienu atsauks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