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grāmatas satura
1.3. rezultāts no 93.
64. lappuse
於基本人權保障的關切可回溯至十六世紀的歐洲,可是人權保障的國際化卻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才正式制度化,此項發展可謂是國際法在理論上的重大突破 0 9 0 按依傳統理論所見,國際法所規範者乃是主權國間之法律關係,至於各主權國之境內事務則非國際法 ...
於基本人權保障的關切可回溯至十六世紀的歐洲,可是人權保障的國際化卻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才正式制度化,此項發展可謂是國際法在理論上的重大突破 0 9 0 按依傳統理論所見,國際法所規範者乃是主權國間之法律關係,至於各主權國之境內事務則非國際法 ...
71. lappuse
3 惟在現代國際人權法發展將近五十年的今日,該條款已被承認為是國際人權法的已為是發展起點。 33 0 >世界人權宣言所包含的兩項具規範性質的條款係明列於第二條及第七條。前者為非歧視原則的具體化,其規定如下:「人人皆得享受本宣言所載之一切權利與自由, ...
3 惟在現代國際人權法發展將近五十年的今日,該條款已被承認為是國際人權法的已為是發展起點。 33 0 >世界人權宣言所包含的兩項具規範性質的條款係明列於第二條及第七條。前者為非歧視原則的具體化,其規定如下:「人人皆得享受本宣言所載之一切權利與自由, ...
72. lappuse
0 項原則已為聯合國憲章以及多項聯合國大會決議所採納,故已具國際習慣法的地位此外田中法官更引斯多葛哲學和亞理士多德的「平均正義」與「分配正義」的觀點,強調平等與非歧視保法律基本原則,故應被承認為是國際法之法源。田中法官在一九六六年作成其反對 ...
0 項原則已為聯合國憲章以及多項聯合國大會決議所採納,故已具國際習慣法的地位此外田中法官更引斯多葛哲學和亞理士多德的「平均正義」與「分配正義」的觀點,強調平等與非歧視保法律基本原則,故應被承認為是國際法之法源。田中法官在一九六六年作成其反對 ...
Lietotāju komentāri - Rakstīt atsauksmi
Ierastajās vietās neesam atraduši nevienu atsauks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