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grāmatas satura
1.3. rezultāts no 9.
42. lappuse
該條約的會員國甚多,世界無線電廣播聯盟之會員國均得加入(註 44 )。 1959 年 2 月 21 日在日內瓦所簽訂之世界無線電廣播公約附錄,有關無線電廣播規定,禁止在締約國領土之外,將廣播站設在船舶或航空機上,從事無線電廣播(註 45 )以船舶或航空機從事非法廣播 ...
該條約的會員國甚多,世界無線電廣播聯盟之會員國均得加入(註 44 )。 1959 年 2 月 21 日在日內瓦所簽訂之世界無線電廣播公約附錄,有關無線電廣播規定,禁止在締約國領土之外,將廣播站設在船舶或航空機上,從事無線電廣播(註 45 )以船舶或航空機從事非法廣播 ...
46. lappuse
聯合國總會亦作成決議(註 61 ) ,於 1969 年 11 月及 1970 1 月( 62 ) ,要求各會員國儘可能地加入東京條約。 1970 年 6 月歐洲部長會議亦作同樣的決議(註 63 )。這些建議發生了效果,於 1966 年有 3 個國家加入了東京條約,截至目前有 30 多個國家成為東京 ...
聯合國總會亦作成決議(註 61 ) ,於 1969 年 11 月及 1970 1 月( 62 ) ,要求各會員國儘可能地加入東京條約。 1970 年 6 月歐洲部長會議亦作同樣的決議(註 63 )。這些建議發生了效果,於 1966 年有 3 個國家加入了東京條約,截至目前有 30 多個國家成為東京 ...
48. lappuse
提交該國際會議草案,對非法持航空機加以定義,並科各會員國對機禍首加以嚴厲處罰,而且規定被航空機之登記國及該航空機被劫持後,最先降落之所在地國,對該機事件有管轄權。草案亦規定规機嫌犯的引渡問題。最後,它科各會員國有義務拘留機嫌犯,將它引渡或交與 ...
提交該國際會議草案,對非法持航空機加以定義,並科各會員國對機禍首加以嚴厲處罰,而且規定被航空機之登記國及該航空機被劫持後,最先降落之所在地國,對該機事件有管轄權。草案亦規定规機嫌犯的引渡問題。最後,它科各會員國有義務拘留機嫌犯,將它引渡或交與 ...
Lietotāju komentāri - Rakstīt atsauksmi
Ierastajās vietās neesam atraduši nevienu atsauksmi.